close
最近兒童文學界的氣質美女表姊,
寫了一個短篇少年小說。已有出版社與她接洽出版,表姊有意找我幫她做美術編輯,
因此意外得到搶先讀原稿的機會。

表姊要我告訴她讀後的感覺,職業病使然,
我告訴她可以用什麼形式設計畫面,插畫可以怎麼放……
說了一堆,表姊阻止我,她說:
「那些技術問題不是問題,我要知道的是你的感受!」

就是這句話,讓我思索了心中一直以來的好奇,
由於題材是有關尋父,每每看到關於尋找父親的題材,不管電影或故事,
這個好奇我很久的問題是,
對於一個在大腦中沒有記憶的人物,會因為一張陌生的照片或是別人口中的故事,
而產生不捨的和思念情感嗎?

對於自己父親,說老實話感覺還滿淡的。
因為一些不愉快的事實和記憶,
所謂父親的金玉良言或以身作則、所謂父愛的溫暖,
只是些別人的經驗和社會價值。
真正看到的只有醜陋不堪的背叛和軟弱,
有時候真心想著,如果沒有爸爸也許還比較好吧?至少不會那麼奮世忌俗。

大部分的人,常說家人是不會害你的、家是最溫暖的避風港、家人永遠是支持你的。
Well... 我只能說還能堅信這理論的人運氣很好喔。
父母親不是自己能選擇的,孩子也不是自己能選擇的。
有打孩子性侵孩子悶死孩子的父母親,也有打父母虐待父母殺死父母的孩子。
那樣的人生,就永遠不會懂這理論的奧妙之處,只讓人聽起來很刺耳。

我想也許那麼想要找到素未謀面的父親,是因為對於目前生活環境和家庭的疏離感,
讓人想要有個生命的回顧、找到自己的生存價值吧?
青春期有些憧憬和無處發洩的情緒,還有一些不甘於現狀的追求,
自我意識正要萌芽,卻被家庭、朋友、師長還有這個社會,無理的強力的壓制著。
在尋根的過程中,就像是重新檢視了自己的人生一樣吧?

大概吧,我想。
因為我知道父親是誰,所以我永遠無法知道答案。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ngs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